申启凯:“驻”村为民践初心,乡村振兴好支书
(左一为申启凯)
在永新县澧田镇枧田村,提起第一书记申启凯,村民们总会竖起大拇指。这位85后驻村干部,用四年驻村路,在赣鄱大地上写下了“一心为民”的生动答卷。
把堡垒建成“暖心屋”
“申书记,你们把党的声音传到了我们心坎里!”85 岁的老支书李大爷握着申启凯的手感慨道。针对村里老党员行动不便的难题,申启凯组织年轻党员组建“流动党课队”,定期上门送学、听建议,让“流动的党组织”温暖了多位老人的心。
在江钨控股集团资助下,他将20万元资金投入党群服务中心改造,让村级阵地成为村民常来常往的“暖心屋”;带动1名90后青年党员进支委,发展2名致富能手入党,让村党组织焕发新活力。2025年以来,他组建的“吉先锋”党员突击队在环境整治、矛盾调解等工作中亮身份、冲在前,已累计解决群众难题60多件,代办业务80余次。
让老酱缸酿出“新滋味”
枧田村的千年制酱技艺,曾是“养在深闺人未识”的宝贝。申启凯围着酱缸琢磨出新思路:带村干部赴湖南郴州订购2万个陶瓷酱钵,统一腌制容器,让老酱风味更醇;瞄准酱制品生产空档期,引导村民因地制宜种植100亩萝卜、50亩油茶,油茶林下套种20亩生姜,增加原料供给的同时巧开增收新路子。
2024年,全村酱制品产值达4000 多万元,村集体收入超 30万元。村民们说:“申书记让老手艺变成了‘钱袋子’!”
用实干铺筑“幸福路”
2024年6月的强降水期间,洪水漫进农户家。申启凯迅速动员村里的党员干部,以身作则投入到抢险一线。他带领大家挨家挨户排查险情,确保不漏一户、不落一人。在转移过程中,他多次涉水帮助村民搬运贵重物品和生活必需品,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村民的财产损失。
平日里,他惦记着村里的“小事”:推动重建枧田大桥、硬化里龙路、安装路灯;在“童心港湾”给留守儿童过“六一”,邀请医生来村义诊,春节组织写800多幅春联送乡亲。如今的枧田村,路灯亮了,道路宽了,笑脸多了。
从企业到乡村,申启凯把心“驻”在村里,用党建聚民心,以产业促民富,靠服务暖人心。这位赣鄱先锋,正用实干在乡村振兴的画卷上,续写着共产党员的担当。